孟州:做好“土特产”文章 走出现代农业发展新路
2023-08-14 10:03:47 来源:焦作日报
1
听新闻

“这几年中药材价格好,我种植了15亩白术,预计今年收入能达到11万元。”8月9日,在孟州市槐树乡龙台村,种植户郝建宏一边在地里劳作一边说。他家还种了12亩柴胡、15亩地黄,效益也很可观。


【资料图】

近年来,槐树乡因地制宜,将中药材产业作为调整农业结构、增加农民收入的特色产业重点培育,辖区种植中药材4000余亩,年产值在4000万元以上。

乡村振兴,产业先行。把产业发展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,孟州市引导各乡镇(街道)立足资源禀赋,因地制宜发展“土特产”种植,促进农业产业全链条增值、农民多渠道增收和农业产业提质增效,为推进乡村振兴夯实产业根基。

“近两年菜籽市场行情很好,我今年计划将种植面积扩大到20亩,预计明年能收入8万元左右。”在槐树乡史家沟村的田埂上,村民苗东兴告诉记者,这两年有了政策带动、扶持,他种植菜籽有保障,更有“钱”景。

同处孟州市西北部丘陵地带的槐树乡、赵和镇,坚持规模化、集约化发展菜籽种植产业,目前已形成了8000余亩的种植规模,依托村集体经济合作社与济源绿茵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,每公斤可为村集体增加收益0.4元至0.5元,群众每亩收益4500元。到了春季,漫山遍野盛开金灿灿的菜籽花,吸引不少市民前来观赏,菜籽种植实现了兴村富民,经济效益、生态效益双丰收。

8月9日下午,孟州市河阳街道东葛村一块姜田里,种植户闫润明正在给生姜培土,他今年种了20亩生姜,目前长势喜人。

河阳街道东葛村是华北地区知名的小黄姜产地,姜农有200多户,种植面积500余亩,亩产达到3000多公斤,并辐射带动周边乡镇街道发展小黄姜种植2000余亩。

“我们村的生姜年产销量在250万公斤以上,省内主要销往郑州、洛阳,省外销往山东、山西、安徽等地,辐射带动农民增收1000多万元。”闫润明说。围绕生姜种植、管理、采收、入库、清洗加工等环节,该村群众基本一年到头都有事干。据闫润明介绍,除了10月、11月采收季,在每年春季,该村还组织200余名60岁以上的弱劳力从事生姜清洗加工,人均月增收两三千元。

据悉,今年东葛村“两委”通过盘活村里的一处闲置企业厂房,争取项目资金160万元建设的1677平方米的农产品储存仓库将于8月底投用,将进一步解决生姜种植大户的储藏难题,实现“旺储淡供”、错季上市,提高附加值。

“今年我村种植基地的600亩洋葱,亩产达到6000公斤左右,主要以订单式销往贵州、山东等地,近几年行情不错,基本都是现挖现卖。”在孟州市谷旦镇张刘李村,村党支部书记李战平告诉记者,“今年6月洋葱市场收购价格是每公斤0.8元,亩均收入在5000元左右。”

谷旦镇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优势,依托村集体经济合作社,积极调整农业结构,因地制宜,大力发展洋葱、土豆、生姜等经济作物种植,初步建成“一村一基地”的种植模式。“我们通过培育种植能手,壮大专业生产合作社,引导群众发展特色产业,使之成为村民经济收入的重要途径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支点,带动更多的群众增收致富。”谷旦镇副镇长武丽佩说,目前包括谷旦在内的孟州几个乡镇已发展洋葱种植2万余亩,成为河南省的洋葱主产区之一。

“今年李子收成好,每亩地产量在2000公斤左右,外观好看、果实饱满的果子装箱批发销售到外地大型商超,每公斤能卖到两块五毛钱以上;一般果子,在本地每公斤也能卖到一块五毛钱以上。今年每亩地赚7000元不成问题。”化工镇谢庄村杜菊芬正在自家面积20多亩的李子园里,带领工人忙着采摘。

得益于当地良好的种植条件和自身成熟的种植技术,杜菊芬家李子独特口感深受市场欢迎,供不应求,几千公斤李子刚从树上摘下来,就有来自郑州等地的经销商上门收购,甚至还没存入冷库,就被抢购一空。

化工镇地处黄河滩区,光照充足,昼夜温差大,非常适合高品质水果、蔬菜、中药材等特色农作物生长。近年来,该镇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,发展水果蔬菜种植,提升中药材种植规模,发挥特色农业优势,带动更多群众走上了致富道路。

近年来,孟州市立足优势特色种植产业,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,持续在强基地、壮规模、延链条、优品牌上下功夫,全面提升“三农”工作质效,做好“土特产”文章,蹚出了一条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。

孟州市聚焦“东粮、西果、南药、北菜”特色产业布局,加快建设种子、花生、食用菌等农业产业园,全面叫响“黄河花生”“韭瑞韭菜”“槐树粉条”“河阳冰菊”等农业品牌,通过品质追溯,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,不断提高全市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。在南部黄河滩区,发展地黄、血参、白芷等中药材种植5万亩以上;在王园线东段,形成了食用菌产业集群,年生产能力超1.2万吨;在西部岭区,打造了沿“四好农村路”旅游环线,实现农旅深度融合发展。

(记者 李英俊 董 蕾 通讯员 牛联平)

标签:

责编:

精彩推送